一炁金丹大道研究協會討論區
學員心得分享(對外開放) => 築基班過關心得 => : 張育銘 2020/05/09, PM 07:20:58
-
經曰:「知之真,行之真,然後證果得其真,是學道又以知為行先,明矣!」參加協會的課程前,看了幾本有關於修真的書籍,描述一些功法的名稱或內容,鼓勵人們儘早立定決心、訪師求訣、修煉。但其中提及的名詞,足以令人眼花撩亂,遑論該怎麼『開始』、怎麼『下手』,幾乎隻字未提。雖古人有得訣歸來好看書的說法,以莊子內篇養生主中「緣督以為經」這一句話為例,對古人而言,或許如同英文字母的ABC般簡明易懂,然而,就現代人的我們,在師兄們授課講解之前,這句話往往一閱帶過,不知『功法』在其中,這就是參加協會的益處。
從第一堂課方知,修真丹道必要的工作在於「過關展竅」,而過關展竅的三大步驟為「契機」、「修法」、「驗證」;修真以虛無為體,清淨為用;有為法與無為法「有作成其始、無為成其終」;身體的反應冷熱酸麻脹痛癢;修行兩大注意事項:一、與冷絕緣,注意保暖及忌任何冰冷與陰質的食物。二、活子時修煉效果佳。子時為夜間11時至隔日凌晨1時,每個人的活子時都不一樣,真正活子時(一陽來復)來臨時,把握修煉導氣歸中等等。當天下定決心戒除掉冰冷與陰質食物的飲食習慣,並取得進火退符功法。
修習之前,發現進火退符功法採順式呼吸,與平日習練的太極拳的逆腹式呼吸正好相左,曾向指導的莊師兄提問過,在師兄親切詳盡的解說下,建議先依功法修習及每日寫修真日誌;之後又想起修煉功法有動有靜,所謂「內煉精氣神,外練筋骨皮」,若認太極拳為動功,協會提供的功法則是靜功,各種功法要依其方式去修習。所以,一開始,簡單的吸氣吐氣,光是想著吸氣時,以意念導氣推行,從會陰起,沿督脈上行至齦交穴;呼氣,放掉意念,任「氣」從承漿穴,沿任脈下行至會陰止,非但不自然且非常刻意,好處就是沒有時間與雜念去想其他的。
修習過程中,身體逐漸出現了各種癥兆與困惑,例如追氣、氣阻、疼痛、排氣、排壞、耳朵、眼睛及胃等問題,一方面透過修真日誌的撰寫,得到莊師兄對各該問題的解答,另方面,由每次上課的授課師兄清楚的解說,瞭解到課程的內容,其實就是各位師兄們以『過來人』的角色,為我們後學者在修煉的道路上,可能面臨種種情況與各類問題,提前告知解決方法與提示。何其幸運,有師兄們珠玉在前開路與指導,不僅省卻了不少的時間與功夫,且不致於誤入歧途。所謂修行四大資糧「財、侶、法、地」,即修行時生活的基本保障、志同道合的同修、證果結丹的真法正法以及修行的場域。在這裡有志同道合的師兄師姐指導與鼓勵、傳授正確修行功法,如現場授課黃師兄面對面演示功法的訣竅與要領,甚至是FB上還有熱心的師兄指出,龜納鹿運功法可能「迷路」,建議要不忘撰寫修真日誌、勤練、勤寫、勤問。
從加入協會、取得功法、修習,乃至於過任督,迄今個人猶懵懂不敢置信,第一週原本僅在夜間睡前試驗性的靜坐練功,嗣後,決定加重份量,每天提早一個小時起床靜坐,並在白天利用時間,例如交通路程、上班中,只要是現場的環境允許下,就不斷習練進火退符,身體也忠實的出現一些症狀與反應,甚至初生之犢的我,大膽嘗試讓氣沿任督路徑追氣,觀察、比較其與不追氣時,二者之間對身體的差異,修習的過程中,總覺得任督二脈原本就是通暢的,僅僅在關鍵的部位上,如何讓其重新鍊接上而已。所幸如同師兄們常說的「一日靜坐一日功」配合及時的提問與修真日誌的詳實撰寫,僥倖的打通任督二脈,當然自己深知這僅是初入門徑的基礎,一切都還剛開始而已。
曾有佛家語,中土難生今已生,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,鼓勵人要及早修行,後學不敏,謹以黃元吉真人著「樂育堂語錄」的某段內容「凡人欲學一事,必先見明道理,立定腳根,一眼看定,一手拿定,不做到極處不休。如此力量,方能了得一件事,縱不能造其巔,亦不至半途而廢,為不足輕重之人。」願與師兄師姊們共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