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主題: 築中4期李名鏞修真心得  (閱讀 8748 次)

離線 廖育麟

  • 日誌指導上千篇 大道領航
  • ******
  • 文章數: 1563
築中4期李名鏞修真心得
« 於: 2018/02/01, pm 04:31:33 »
築基心得:
其實沒有心得,就是慢慢地練,讓練功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。剛開始練了一期就發現「煉丹道是一輩子的事」,因為練到最後就要棄殼升仙,結束這一生。所以個人私下認為就慢慢練,加上工作也很忙,不需要那麼急。心得如下:
1. 第一年,真的不知道在練什麼、也聽不懂張師兄在講什麼,太神奇、太怪力亂神,許多只有封神榜、金庸武俠小說裡面才會出現的名詞,進入耳裡。雖然不排斥,但覺得距離太遙遠。
A. 第二年夏天,還跟朋友去金色三麥喝冰啤酒,暢快! 可惜那天喝太少,只喝500CC不夠爽快,這可能是我這一輩子最後一次喝冰啤酒。然後回家從頭再來。
B. 本人相信「戲棚下,站久就是你的」,慢慢練,終究有過關的一天。還好本人從小就好怪力亂神,不然早就離開了。
2. 傳授的功法,似乎只能意會不能言傳。但這離科學太遙遠,反而離藝術比較接近一點。因為離科學太遠,本人所受的科學訓練太多(大概是所謂的「知障」),因此經常無所適從。張師兄以前又說不可以私下討論,免得以訛傳訛。其實想問也不知從何問起,因為跟鴨子聽雷差不多。
A. 科學上,強調要有可以操作的定義(稱為操作型定義)、有學理上的依據。可以依據邏輯推理得到結果: 因為這樣,所以那樣。
B. 我們功法的敘述太模糊,可能有其目的。但也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功力,所以沒能看懂。這些東西對於我這個麻瓜而言,講得似乎不是人話,比較像仙語。每一個字都聽得懂,但整句合起來,完全沒聽懂。
3. 因為太神奇,玄之又玄。對一個沒有因緣的新進學員,很難留下來。跟麻瓜講的話,就要用麻瓜聽得懂的話來陳述。仙語跟小鳥的叫聲,對麻瓜而言沒有太多的差別。
4. 另外學丹道,就是進入修行的路。修行簡單講就是修正自己的言行或身心靈,因此修心性的東西應該多講一點。建議可以講一點易經、金剛經、心經、道德經或常清靜經。心安定了,才有辦法好好學這些玄之又玄的東西。
A. 雖然張師兄說「心脈通了,心性就會轉變」,可是築基學員經常是一期結束後就沒來了,離心脈通太遙遠了,自然也無所得。這些無所得的人離開之後,怎麼形容丹道?是不是會造成往後招生的困難?
B. 「心脈通了,心性就會轉變」,本人認為這還不夠,轉變的還不夠多。要能起慈悲心、沒有差別心、要能「不思善、不思惡」。還需要一些人生哲學與自然之道的訓練思考。
C. 若修心性用磨的也太辛苦了,用教得比較快,也比較好。因為那是先聖先賢的心得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當然悟得比較快、比較好。
D. 人在逆境需要哲學思考度過難關,人在順境依然需要哲學思考才不會起驕傲心。當起了驕傲心,後面的功課或考驗就會來到。
結語: 我家師姐常說,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,練得慢有慢的好處。雖然破紀錄練了2年4個月才過築基,但身體漸漸脫離亞健康狀態,希望走得不快但有毅力終能成就。